针刺工具
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论述古文化发展时说:“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乃尝味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可见九针的产生已经相当古远,但至迟不会晚于春秋战国时代,即《内经》成书之前。
“九针”是仿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之数而命名的。
九针的类别与应用,《灵枢•官针》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九针的形状及其用途见《灵枢•九针论》,有镵针、员针、提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
镵针用来浅刺皮肤,主治皮肤病痛无常处者。
员针可作按摩用,主治邪在分肉之间的病症。
鍉针主要用于按摩经脉,治疗经脉的病症。
锋针可作刺络放血之用,主治痈疡。
铍针用于切开排脓,主治痈脓。
员利针主治痛证和痹证。
毫针主治寒热痛痹,邪在络脉的疾病。
长针主治日久不愈的痹证。
大针主治关节内有水气停留的疾患,以作泻水之用。九针是针刺疗法的主要工具,其中毫针应用最广,至今仍是临床主要的针刺工具。
春秋战国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铸铁渗碳钢发明于公元前五到前四世纪,铸铁脱碳钢技术可以追溯到战国早期,在战国中晚期我国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铁器,十炼钢、三十炼钢的说法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出现,到东汉末年三国初就普遍使用百炼钢这个词了。铸铁技术、炼钢技术的发展为九针工具的不断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针载于《内经》,但直至公元1315年始在《济生拔粹》中见其图形。
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西汉刘胜墓(葬于公元前113年)出土的四根金针和五根残损的银针,即九针当中的一部分实物。
金针长6.5~ 6.9厘米,经鉴定,一根是锋针,长6.5厘米;两根是毫针,长6.6厘米;还有一根长6.9厘米, 难以断定其属于哪种类型。 五根残损的银针,无法辨认其全貌,其中有一根是鍉针。与以前出土的铜针相比,说明汉代针具的质量已经有显著提高。
《针灸医学史》林昭庚•鄢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