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针灸历史 > 针灸简史

经络的发现

2022/10/26 22:20:19      点击:


经络是在刺灸熨摩导引气功时出现的感觉传导线的基础上逐渐发现的。感传线与经络的不同之处在于:感传线是经针灸等刺激“腧穴”后或在病理及气功状态下才能被感知的客观现象,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而已,“经络”则是对感传线的归纳和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赋予“感传线”了许多不同的含义,与感传线有着质的区别。其渊源关系是:感传线—>经络。

商代针灸疗法已普遍流行,且有了固定的刺灸部位,殷周之际气功养生法已较为丰富,对某些感传线的确定与认识在殷代已经开始。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足臂》、《阴阳》是对感传线的总结和归纳,并已与阴阳、部分脏腑及治疗疾病联系起来,故接近《内经》“经络”的含义,但并不等同于《内经》所谓的“经络”概念(即运行血的通道,与阴阳、脏腑病候密切相关)

经络的概念是在“脉”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中庶子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决脉结筋”,谈到“上古之时”即已有“脉”字的概念。又,《国语•楚语》载有“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毛脉”。说明至迟在春秋时代即有“脉”字的出现。

在春秋末期,“经络”的概念已经形成。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论“尸厥”病机时谈到“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即有“经”、“络”、阳脉阴脉的概念。其中的指衣服前缝,在此是指任脉,如《广工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即指任脉而言。另外,《说苑》载,中庶子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树,俞树之为医也,搦脑髓、束盲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在此即有经络的概念。

公元前26~7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李氏校定的医经有七家: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及旁篇。《汉书艺文志》曰: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因而度箴石,汤火所施。现存的只有其后发现的《黄帝内经》家。这些医经基本上是西汉以前的作品,均对血脉经落”(经络)有所阐述,而经络在古医籍中经常是混称的。在此虽作了区分,但其原意也许是将血脉作为总的名称,而是指脉的类别



《针灸医学史》林昭庚•鄢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