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穴位谈
冬三月,草木凋零,昆虫蛰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人体在经过春生、夏长、秋收三个季节的劳作后,体能元气已消耗很多,而冬季对于人体则正是一个休养和补充的佳季。只有顺应冬藏特性进行养精蓄锐、蕴足精力,才能为来年的生机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视保暖是“冬藏”的重要环节。在衣着上,应以温暖舒适为佳,若衣着过于单薄则易感受寒邪,但也不宜过于厚重,否则易致腠理开泄而导致寒邪侵人。在居住方面,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还应多晒太阳,阳光不仅能驱散寒意,还能使人体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
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种。食补诸如羊肉、鸡肉、牛肉等,药补如阿胶、人参、鹿茸等。不论哪种补法,均应根据自己身体需要进补,切不可盲目进补。冬季的保健用药,应藏精益气,少用一些清解药。
冬气与肾气相通。冬天气候寒冷,万物肃杀,是寒冷当令季节。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状随之而生。因此,冬令对肾脏的保养十分重要。现代研究认为,肾气与人体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缓衰老。
冬季养生穴位
每天坚持刺激以下几个穴位,可以起到温阳散寒、补益肝肾的作用。
太溪穴: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肾经的原气会于此穴。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是脏腑功能的原动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根植于肾。肾精充足,人体生长发育就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反之,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太溪穴有很好的补益肝肾、温阳散寒的功用,善治肾虚导致的耳鸣、耳聋、头痛、目眩、失眠、健忘、腰脊冷痛等。每天自我按摩太溪穴,不论有没有肾虚的症状,都对养生有利。方法很简单,用大拇指或是一个按摩棒,点按此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间凹陷处),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
命门穴:命门穴是长寿穴。命门穴的功能包括养肾阴和养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补命门穴的药物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经常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并能治疗阳痿、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水肿、耳部疾病等。命门穴的保健方法很简单,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反复操作3~5次,可温肾壮腰,舒筋活血。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处,屈趾时的凹陷处便是。推搓涌泉穴可以防治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疾病。经常按摩涌泉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将拇指或食指放于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日每足心揉50次。
冬季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还应提倡早睡,适当多睡可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冬天虽冷,但仍要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冬天气温低,气压相对升高,运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避免着凉。室外锻炼宜选择在早晨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阳光充足的时间段进行,亦可在室内锻炼,使气血经脉通畅,阴阳平衡。不宜太剧烈以致大汗出,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散步与打太极拳,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
《针灸里的养生》刘璇,张夏菲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