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起源
2022/10/26 22:18:45 点击:
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太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下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枳、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槐木火灵,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晢)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墓医简》中均作“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
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日:“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唐代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用这种烧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左传》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载: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骨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攻”即是灸法,“达”即是刺法。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㾁,亦即㾁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 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享和毛苌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针灸医学史》林昭庚•鄢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