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针灸历史 > 文化交流

隋唐五代,中医学在日本的进展

2022/10/26 21:09:20      点击: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日本推古朝遣使与隋通好。次年,日本天皇派遣药师惠日与倭汉直福音来中国学医。

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惠日、福因学成后,携带《诸病源候论》等医书,随新罗使臣回日本。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惠日先后来过中国,将《千金方》、《唐新修本草》等书带往日本。

日本富士川游氏的《日本医学史》载:“大化革新时,大宝元年(701)颁行大宝令,医学教育皆分科讲授,其中设有针科,要七年卒业,须读甲乙经、脉经、小品方、集验方、太素经、黄帝针经、明堂流注经、新修本草等,针科有了正规教育。


武后末年(公元701~703),日本派遣粟田真人来中国求书籍。日本医学的学生,已有医生、针生、专科生的区别。医生必修《甲乙经》《新修本草》,兼修《小品经验方》。针生必修《素问》、《黄帝针经》, 兼修《流注偃侧》等图、《赤乌神针》等经。专科须分习体疗、按摩、咒禁等技。以后又仿唐制,具备了医博士、针博士等医官。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日本圣武朝遣送荣睿、普照等来中国留学,学成后回国。于九年后,又到广陵(即今扬州)谒见并邀请高僧鉴真东渡传法,虽经五次东渡,均因海上风恶,未能成功。至天宝十二年(公元753),日本大使藤原清河等又到广陵近光寺,恳求鉴真渡日,鉴真遂率领僧、尼、优婆塞四十余人,携带大批医书、方书东渡日本,传授佛学和医学。他治愈了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更显医名,为中日两国人民医学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日本平城朝命安倍真直、出云广真等仿照《素问》、《黄帝针经》、《脉经》、《甲乙经》、《小品方》《巢源》、《千金》、《外台》、《新修本草》等书,编著成《大同类聚方》一百卷,这是日本较早的自著大部医书。元和六年,山野藏报撰《太素经集注》三十卷,这是对中国医学书籍的注释,其中有针灸内容。此后,日本人研究中国医学,时有新著出现,表明对中医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日本名医菅原棍成来中国留学,归国后被命为针博士,后又为侍医。


《针灸医学史》林昭庚•鄢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