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刺法灸法 > 毫针刺法

异常处理与预防

更新:2022/10/29 20:57:50      点击:
  • 品牌:   
  • 地址:   
  • 在线订购
服务介绍

1.晕针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大汗大泄大出血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脑部暂时缺血

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在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正确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对于过度饥饿、疲劳者,不予针刺。留针过程中,医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2.滞针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因毫针刺入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或连续进行单向捻转而使肌纤维缠绕针身。

[现象]进针后,出现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

[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状态,使局部肌肉放松。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需反向捻转。如属肌肉一时性紧张,可取针一段时间,再行捻转出针。也可以按揉局部,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针,转移患者注意力,随之将针取出。

[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顾虑,进针进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不宜过大,更不可单向连续捻转。

3.弯针

[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碰到坚硬组织;留针中患者改变体位;针柄受到外物的压迫和碰撞以及滞针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现象]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觉疼痛。

[处理]如系轻微弯曲,不能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而致,应嘱患者恢复原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

[预防]医生进行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时不得随意改动体镁,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物碰撞和压迫,如有滞针及时正确处理。

4.断针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全内。

[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用。选针时,针身的长度要比准备刺入的深度长5分。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立即出针,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

5.血肿

[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针刺时误伤血管

[现象]出针后,局部呈青紫色或肿胀疼痛。

[处理]微量出血或针孔局部小块青紫,是小血管受损引起,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如局部青紫较重或活动不便者,在先行冷敷止血后再行热敷,或按揉局部,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

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