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刺法灸法 > 毫针刺法

毫针补泻手法

更新:2022/10/30 19:07:07      点击:
  • 品牌:   
  • 地址:   
  • 在线订购
服务介绍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的理论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针刺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

主要手法可见:

(一)单式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 得气后, 向左捻转用力重者为补法,向右捻转用力重者为泻法。

2.提插补泻 得气后, 重插轻提为补法,轻插重提为泻法。

3. 疾徐补泻 进针慢, 出针快者为补法;进针快,出针慢者为泻法。

4.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顺着经脉循行的方向 刺入为补法,针尖逆者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泻 患者呼气时进针, 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6.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7.导气法 进针后, 均匀、和缓地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应用于气逆证。

(二)复式补泻手法

1.平补平泻法  得气后, 先施提插(捻转)泻法,后施提插(捻转)补法。多用于正虚邪实证,虚实夹杂证。

2. 烧山火  得气后, 将针刺人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 (天部),行捻转或提插补法9次;再将针刺入中1/3 (人部),行捻转或提插补法9次;然后将针刺人下1/3 (地部),行捻转或提插补法9次。此为1度,再将针提到天部,如此反复操作3度,在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中的补法,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病症。

3.透天凉得气后, 将针刺人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 (地部),行捻转或提插泻法6次;再将针紧提至中1/3 (人部),行捻转或提插泻法6次;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 (天部),行捻转或提插泻法6次。此为1度。 再将针进到地部,如此反复操作3度,在天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开阖补泻法中的泻法,多用于治疗热证.热痹、急性痈肿等疾病。

4. 龙虎交战法轻刺激: 进针得气后,先用力向左转9次,再用力向右转6次,此为1度,共行3度。强刺激:进针得气后,穴位分为天、人、地三部,在天、人、地三部分别先用力向左转9次,再用力向右转6次,此为1度,共行3度。多用于各种痛证。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

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面:

功能状态: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而呈实热闭证实证情况下,针刺又可以泻邪,而起清热启闭的泻实作用。如胃肠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止痉而使疼痛缓解。胃肠蠕动缓慢而呈弛缓时,针刺可以增强肠胃蠕动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

腧穴特性:腧穴的功能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特性,如有的适于补虚,如足三里关元等;有的适宜泻实如十宣少商等。

针刺手法:是促使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条件,是实现补虚泻实的重要环节。


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