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证及脏腑疾患。
腕踝针的分区:
①头项和躯干的分区:头顶、躯干以前后正中线为界,将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各部分为6个纵行带状的区域,1区:沿前正线两侧,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以及上、中、下腹部和会阴部;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面颊、后牙、下颌部、甲状腺、乳部、肺、肝胆(右)和侧腹部;3区:身体前面的外缘,包括沿耳廓前缘和腋前的狭小垂直区域;4区:身体前后面交界处,包括头项、耳以及从腋窝顶垂直向下的区域;5区:身体后面的两旁,与前面的2区相对,包括头、项的后外侧部,肩胛区等;6区:沿后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的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枕颈部、脊柱与椎旁、骶尾部、肛门等。
②四肢的分区:以臂干线和股干线为四肢的躯干的分界。当两侧的上下肢处于内面向前的外旋位置,也就是使四肢的阴阳面和躯干的阴阳面处在同一方向中并互相靠拢时,以靠拢处出现的缝为分界,在前面的相当于前中线,在后面的相当于后中线,划分与躯干相仿。
禁忌证:腕踝针一般无绝对禁忌证。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月内者不宜下针。
注意事项:(1)针体通过的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尖刺入的皮肤处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要沿纵线方向适当移位。(2)针刺方向一般向上,如果病症在手足部位时,针刺方向朝下(手足方向)。(3)针刺时,以医者针下松软,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为宜。若针下有阻力或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则表示针刺较深。应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刺入更表浅的部位。(4)留针时,一般不作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